科研项目

吴连霞 | 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化及应对策略研究(在研)

发布者:时间:2024-12-31

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化及应对策略研究

吴连霞


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热点话题,不同测度方法有利于全面认识老龄特征。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目前普遍认同的人口老龄化概念是1956年联合国在世界平均预期寿命不到50岁的背景下依据固定年龄指标(60或65岁)划定的,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不断延长。鉴于完全基于固定年龄定义的老年及其对应测度的老龄化可能夸大了其严重性后果;中国是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背景下进入老龄化阶段的,现有社会体制与公共政策是在20世纪思维模式下面临固定年龄指标测度的老龄化挑战而采取的应对策略,愈来愈无法满足21世纪甚至未来老龄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伴随寿命延长、科技水平提高,后时代的老年人比前时代的更“健康”、更“年轻”、 更能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因此,新时期,亟需改变观念从动态视角重新测度老年人口与老龄化、重新审视老龄化进程以及重新构建老龄政策体系。

本研究拟构建新时期重新认识与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框架与方法体系。利用动态年龄重新测度老年与老龄化,并与固定年龄指标测算结果进行比较,以描绘新时期中国人口老龄社会的基本人口学形态和特征。从时空维度出发,借助GIS、Geoda及Matlab等软件平台,综合运用空间聚类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空间计量模型(SLM、SEM、SDM模型)及重心-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ravity-GTWR模型)等多种方法,揭示1990-2020年利用RLE与REDR指标重新测算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时间演化趋势与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探索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机制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基于空间联动理论,探索新时期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整体性治理”策略。本研究对规范老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为有关部门重新规划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应对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为老龄地理学学科建设提供实证参考。